凌晨两点,温婉在苏晓的朋友圈里无意间刷到了一个视频,视频中的画面让她瞬间清醒。在米兰大教堂广场的夕阳下,林向阳正耐心地教一群孩子们如何折纸飞机,那温暖的阳光为他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。孩子们的笑声和林向阳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旋律。背景音中,苏晓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:"这位设计师先生,你真的决定要放弃国内的项目吗?" 这个问题似乎在空气中回荡,让温婉的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。
手机突然震动起来,打断了她的思绪。她打开手机,看到许沉发来的法文版封面终稿。温婉不得不反复放大图片,才能看清楚那精致烫金花纹中隐藏着的一行极小的字:"Où est ma brumeuse amie?"(我雾中的爱人何在)——这正是她高中时期,偷偷抄在林向阳同学录上的诗句,没想到许沉竟然记得如此清楚。她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那个青涩的年代,她和林向阳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交换着彼此喜欢的诗句,那时的他们,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。他们谈论着诗人的浪漫,憧憬着未来能够一起旅行,一起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里寻找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诗篇。
温婉赤着脚,轻轻走进了厨房。在冰箱上,她发现了一张字条,是许沉留下的:"芒果布丁在第二格,含乳糖。" 字条旁边,瓷碗下压着一本建筑杂志,封面上的标题《跨国项目与情感选择》显得格外刺眼。这本杂志的封面人物,正是林向阳,他那专注的眼神和自信的微笑,似乎在诉说着他事业上的辉煌成就。温婉拿起杂志,翻阅着里面关于林向阳的专访,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规划,让她不禁回想起他们一起在大学里讨论建筑梦想的时光。那时,他们常常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,一坐就是一整天,讨论着各种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,憧憬着未来能够亲手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。
温婉拿起勺子,开始舀着布丁。这时,电视突然自动播放起了外交部记者会的首播。镜头扫过翻译席,许沉正坐在那里,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,她熟悉的梧桐叶书签旁边写着:"她应该去追真正的太阳,而非玻璃折射的光。" 这句话仿佛是许沉对她的一种暗示,一种鼓励,让她去追寻自己真正的梦想和幸福。温婉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,她知道许沉一首都在默默支持着她,无论她做出什么决定。她记得许沉曾经说过,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太阳,而她应该勇敢地去追寻那颗能够照亮自己人生的太阳。
布丁碗底露出了一角便签纸。温婉小心翼翼地挖出了被冻硬的纸片,上面是许沉那工整而熟悉的笔迹:"如果需要,我永远在3小时时差之内。" 这句话让她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,仿佛无论她身处何方,许沉都会是她坚强的后盾。她的眼眶不禁了,她知道许沉一首在她身边,无论是在她失落时给予安慰,还是在她迷茫时给予方向。温婉紧紧握着那张便签纸,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决心。她明白,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,只要有许沉的支持,她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挑战。
温婉坐在沙发上,手中拿着那张便签纸,思绪飘向了过去。她回忆起许沉在她生命中的点点滴滴,从大学时的相遇,到共同度过的每一个难忘的瞬间。许沉总是那么细心,那么体贴,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她力量和勇气。温婉记得有一次,她因为一个设计项目失败而情绪低落,是许沉陪她一起分析原因,鼓励她重新站起来。还有一次,她因为家里的事情烦恼,许沉二话不说就陪她回了老家,默默地在她身边支持她。
温婉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在,她看着手中的便签纸,心中充满了感激。她知道,许沉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承诺,更是对她无尽的爱和支持的体现。她决定,无论未来如何,她都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,就像许沉一首鼓励她的那样。她要像那个夕阳下的林向阳一样,充满热情和希望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