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腊月街头的破冰实验】
腊月初七,汴州城飘着细雪。陈小满蹲在城隍庙墙角,看着三个小乞丐围着半块冷硬的炊饼发愁,指尖无意识地着系统兑换的激光雕刻笔——那是他昨夜在竹简上刻“二维码”的工具。柳如烟抱着青铜墨盒,墨汁里掺着系统奖励的荧光粉,在雪地里泛着幽蓝光泽:“公子,丐帮总舵传来消息,圣女同意试推行‘红包系统’,但要先见‘神仙符’。”
“早准备好了。”陈小满抖开袖中竹简,上面刻着由八卦图改编的螺旋纹,西角缀着银铃铛,“告诉圣女,这是‘天地人三才码’,扫一扫码,包子券自动到账——”他忽然瞥见小乞丐冻红的手指,塞给对方一片暖宝宝,“试试用脏手扫竹筒,扫出铃铛响就有奖励。”
【丐帮总舵的纹章革命】
未时正,丐帮总舵的青瓦石屋里,三十七袋长老盯着陈小满手中的青铜令牌。令牌正面是传统的乞丐钵图案,背面却刻着由米粒排列而成的点阵图——这是陈小满用系统兑换的微型雕刻术,每粒米大小的点组成“陈氏善堂”的暗纹。
“圣女大人,这令牌就是‘移动钱袋’。”陈小满将令牌往石桌上一磕,银铃骤响,“乞丐兄弟去合作商铺消费,老板用验码竹筒照一照,包子券就从我的账上转到他的令牌里——”他指向墙角的青铜验码器,“不用数铜钱,不怕偷不怕抢,下雨下雪都能用。”
丐帮圣女阿朱摸着令牌上的纹路,忽然轻笑:“陈公子是想让天下乞丐都成为你的‘活账本’?”
“正是!”陈小满掏出算盘,“汴州城八千乞丐,每人发十两启动资金,他们去买馒头、换棉衣,每笔消费我补贴一成——”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而且,令牌能记录每个乞丐的行踪,比你们的暗桩还灵便。”
【二维码的降维落地】
申时初,朱雀大街的包子铺前围满乞丐。老掌柜举着验码竹筒,对准小乞丐递来的令牌:“转三圈,照蓝光——”竹筒里的荧光墨突然亮起,在令牌背面投射出“包子×2”的字样,“得嘞,拿好您的包子!”
围观百姓惊呼:“这是仙术!”有个卖胭脂的婆子凑过来,“公子,我这胭脂铺能加入‘扫码换钱’吗?我给乞丐们的胭脂打八折!”
“当然能!”陈小满立刻掏出契约,“签了这‘移动支付盟约’,每笔交易收千分之一的手续费,年底还能分红——”他忽然看见街角有个乞丐用令牌换了壶热酒,“去告诉酒肆,扫码消费满百文,送琉璃酒盅,把咱们的令牌变成‘贵宾符’。”
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:
【检测到宿主建立“古代移动支付”体系,奖励:《生物识别技术手札》(含指纹加密、瞳孔验码)】
【当前消费:令牌雕刻(青铜×800+荧光墨×10)4000两 + 启动资金80000两】
【剩余资金:9999996000两(剩余时间23:15:30)】
【特殊提示:开启“丐帮信用”系统,乞丐消费可透支(最高额度50文)】
【支付革命的意外阻力】
酉时三刻,城南当铺的王老板冲进善堂,手中攥着张浸了酒的令牌:“陈公子!这令牌被水泡了,纹路上的墨全花了!”
“早防着这手呢。”陈小满取出系统兑换的防水漆,“每枚令牌都涂了三层鱼胶,再罩琉璃膜——”他将令牌扔进火盆,三秒后取出,纹路依然清晰,“就算掉进粪坑,捞起来擦一擦照样用。”
王老板目瞪口呆:“那、那当银子使?”
“比银子方便!”陈小满塞给他个验码竹筒,“以后当铺收当,首接扫码转账,省去验银剪银的麻烦——要是遇到假令牌,验码器会响三次,比你们的银探子还灵。”
【全民参与的支付狂欢】
子时将至,丐帮分舵的油灯下,阿朱看着账本上跳动的数字:“半日之内,八千乞丐消费了三万七千文,带动商铺流水十万文…”她忽然抬头,“公子可知,你这是在给乞丐们发‘电子钱袋’?”
“何止是钱袋,是‘移动钱庄’。”陈小满转动着验码器,荧光在他眼底流转,“每个乞丐都是我的‘支付节点’,他们走到哪儿,我的包子券就流通到哪儿。等攒够十万节点,我能让西域商人用骆驼换令牌,首接在长安扫码买丝绸。”
他忽然掏出张特殊令牌,上面刻着女帝的生辰八字:“这是给陛下的‘至尊黑卡’,扫码能从我的账户无限透支——当然,得她老人家批个‘免税金牌’作抵押。”
【破晓前的系统升级】
卯时初,陈小满站在城墙顶上,看着雪地里闪烁的蓝光——那是乞丐们用令牌换夜宵的验码光。系统提示音准时响起:
【消费记录:防水技术升级(琉璃膜×800)2000两 + 商铺盟约签约仪式1000两】
【当前资金:0两0钱0分(剩余时间00:00:00)】
【恭喜宿主完成本轮消费!获得100倍返还:1000000000000000两】
【系统终极奖励:解锁“生物链支付”权限(可通过瞳孔、指纹完成跨时空转账)】
柳如烟递过热粥,看着他袖口新绣的二维码图案:“公子,西域商队的人说,他们的驼铃声能传百里,想用来当‘支付暗号’…”
“好主意!”陈小满拍案而起,“让丐帮弟子学驼铃密码,三长两短代表转账,五短一长代表查余额——以后沙漠里没令牌,摇铃铛就能付钱!”
【荒诞后的商业版图】
辰时正,汴州城的早餐铺前排起长队。乞丐们举着令牌扫码,老板们笑着接过验码竹筒,雪地上的蓝光此起彼伏,像极了现代都市的扫码支付潮。有个老汉对着令牌作揖:“活了六十岁,没想到讨饭也能用上‘神仙符’。”
当第一缕阳光融化城墙上的积雪,陈小满看着系统界面上跳动的万亿两资金,忽然轻笑——他终于明白,所谓“移动支付”,在古代不过是换了层荒诞的外衣,核心仍是用现代逻辑重构古代商业。那些刻在青铜令牌上的二维码,那些响在街头巷尾的验码铃声,正在将整个汴州城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商业网络,而他,就是那个用铜钱和竹简作网线的织网人。
这一天,丐帮的弟子们发现,自己的讨饭碗变成了“移动钱袋”,走到哪儿都能凭令牌换东西;商铺老板们发现,验码竹筒比算盘好用百倍,流水账自动记在陈小满的“云端账本”上;就连街头的算命先生,都开始用令牌图案算卦,说这是“天定的财路纹”。
而在陈氏善堂的密室里,陈小满正在雕刻第二版令牌——这次加入了指纹识别凹槽,边缘刻着“扫码致富”西个篆字。他知道,这场由乞丐引发的支付革命,不过是他“撒币计划”的冰山一角,当女帝的“至尊黑卡”开始流通,当西域的驼铃声成为支付暗号,整个王朝的经济体系,都将在他的荒诞实验中,迎来前所未有的狂欢与变革。